【譚盾·樂韻敦煌】煙火、火鳥與敦煌

「譚盾·樂韻敦煌」一改古典音樂的門檻高的認知,有解說、有互動,猶如共同走過一場關於煙火、火鳥與敦煌的旅程。

史達拉汶斯基《煙火》

一直覺得從音樂體悟到畫面、故事的一步實在太抽象太跳躍,門外漢的自己實在是難以做到。而神奇的是,不知是有解說背景後更易投入,還是增添了心理暗示,總之這次在譚盾先生在演奏前幾句解說後,再聽就似乎感覺朝向畫面更近了一步,從詼諧曲跳躍激昂的音符彷彿看見炸裂的花火,真的聽見了煙火。

譚盾《敦煌五樂神》

敦煌和琵琶是最吸引我入場意象,對於敦煌這一主題為什麼會選擇管弦樂配合呈現更是充滿好奇。主角為五件瀕臨失傳的古樂器,奚琴、篳篥、尺八、五弦琵琶及蘆笙;五種中樂和管絃樂團的結合相當驚艷;合奏時音色調和,獨奏時又充分展示特色,各有其獨特難以比擬的氛圍感染力。而樂器所代表的五位無名英雄,從出場的鋪陳到武勇的恢宏再到謝幕時的沈鬱蒼涼都歷歷在目。更感服樂器、音樂無分中西,一切都取決於作曲家的妙手旋律。

樂器中最驚艷的莫過的莫過於蘆笙,聲音響起的時候由我的視角看不見蘆笙的演奏家出場,既想像不出這豐富的音色層次只出自單一樂器,又不覺得管弦樂團有哪種樂部能發出這種聲音,直到演奏家走入視野才揭開謎題。而演奏家盧思泓一襲黑色長衫搖擺步伐出場的視覺效果也很為演出增色,頗有魏晉名士風流。

演奏前譚盾先生說這曲原本是應遊戲《王者榮耀》邀請而作,萬萬沒想到古典樂和手機遊戲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物事竟然能在這裡有交集,但也確實感受到作曲家融匯中西、承接古今的情懷。

純粹很個人的偏見,唯獨不喜歡一開始的架子鼓和尾聲時最後排演奏者雙手像舉啞鈴一樣輪番舉起的樂器,金屬感重的音色在我的心中總是無限接近噪音。

譚盾《風與鳥的密語》

與其說是一首樂曲更像是一場實驗。以笛子、嗩吶、二胡、古箏、琵琶等樂器奏出鳥聲,再由聽眾的手機層疊播出,一時間啁啾吱喳聲迭起,仿若置身山間幽谷。錢鐘書曾經在《一個偏見》中寫道“人籟是寂靜的致命傷,天籟是能和寂靜溶為一片的······禽獸風濤等一切天籟能和寂靜相安相得。”當年讀到如豁然開朗,覺得這怎麼能算是偏見簡直是真理,而是次演奏更是絕佳的證明。封閉的演奏廳裡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鳥聲全都不覺嘈雜,而間中響起的一言兩語則說不清的刺耳。

史達拉汶斯基《火鳥》(1919年版本)

承接前曲《風與鳥的密語》,在經典作品《火鳥》的演繹中也加入了不少的實驗性前衛元素。例如加入前一節的手機鳥語,讓花園春色更加生動顯明。人聲的呼號和拍打面板的聲音也很自然和諧。唯獨覺得打響指有些好笑,沒有比古典音樂家更不適合打響指的人群,第一次聽到轉綿綿又溫文爾雅的響指。

另外不得不說現場聽到的合奏的滑音實在太性感撩人,在琴弦上下遊走的手指,如情人的指尖滑過皮膚,雞皮汗毛逐根倒立。

譚盾·樂韻敦煌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演出時間:2022年7月16日-17日
演職人員
音樂總監/指揮:譚盾
尺八:沈健榆
篳篥/嗩吶:凌君亮
笙/蘆笙:盧思泓
奚琴/中胡:趙冠傑
五弦琵琶:高思嘉
香港管弦樂團

語言

廣告

廣告

存檔

點閱

  • 29,313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