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頭文物徑】龍嶺下錦田鄧氏的民俗與歷史

宋明年間遷居香港的錦田鄧氏,被認為是新界五大氏族之首,和宋王室頗有淵源。沿著龍躍頭文物穿行在鄧氏一族有新有舊的圍村、廟宇、宗祠,頗能感受到百年歲月的定格與變更。

龍躍頭上有五圍六村,五圍指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和新圍(覲龍圍),六村則是麻笏村、永寧村、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覲龍村。除此之外還有祭祖的鄧公祠、祀神的天后廟,甚至基督教的崇謙堂,各種意義上都是色彩濃郁飽和的一區。

崇謙堂

村之外,還有因基督教的傳教而形成的別有風情的客家基督教村落崇謙堂村。身為基督教崇真會堂口的崇謙堂(【崇謙堂】龍躍頭文物徑上的基督教堂),是保留了眾多中式傳統圍村及祠廟建築的龍躍頭文物徑上的一抹異彩。舊堂雖已廢棄,但鮮明的建築風格和歷史價值還是獲得三級歷史建築的認可。

乾德門&乾德樓

儘管有著非常中式的外觀和名字,「乾德樓」和「乾德門」(【乾德門&乾德樓】客家村屋與紅磚古門樓)實際上曾是基督教崇真會的佈道場所,現在則守護著村後的墳場。

香港粉嶺龍躍頭文物徑崇謙堂村乾德門

石廬

從崇謙堂去向麻笏圍的路旁,在鐵柵欄和雜草後隱約可見的廢棄宅屋,就是被列爲一級歷史建築的石廬(【石廬】荒草背後的棄宅)。

麻笏圍

經過崇謙堂、石廬一路向北,邂逅的第一座圍村就是麻笏圍(【麻笏圍】前環鳳水後擁龍山的春蔥茂盛之地)。麻笏圍)初建於乾隆年間,如今圍牆、更樓都已不復存在,只剩由花崗石牆及青磚建築的雙層門樓。

老圍

老圍(【老圍】最老的圍村與最新的門樓)是五圍六村中歷史最久的,而同時全面修繕後的外觀又是最新淨的,意識與感知的衝突矛盾很有意思。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龍躍頭天后宮】樸素沈穩的百年古廟)的始建年份已不可考,外觀變色剝落的青磚也訴說著它不短的歷史。內外裝飾陳列都很樸素低調,兩口古鐘陳列著天后宮和鄧氏族人的歷史。

香港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松嶺鄧公祠

龍躍頭文物徑上最巍峨的建築非松嶺鄧公祠(【松嶺鄧公祠】家族祠堂兼法定古蹟)莫屬,佔地寬廣,恢宏氣派,既是粉嶺龍躍頭鄧氏一族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的家祠,更是極具歷史價值的法定古蹟。

香港粉嶺龍躍頭文物徑松嶺鄧公祠

東閤圍

名如其人,位於龍躍頭最東面,高台之上的圍村就是東閣圍(【東閣圍】東邊的高閣上)。

永寧村

由永寧圍分支出來的永寧村(【永寧村】永寧的祈願)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整修過的青磚圍墻少了永寧圍的紅砂石的歷史感,卻和門前的兩株迎客松一起散發出滿滿的生活氣息。

永寧圍

永寧圍(【永寧圍】從吉水到龍山的永寧)的圍門,紅砂石的紅被歲月染上了幾層黑,滿載風霜的磚牆上仍有對未來永寧的期許。

善述書室

善述書室(【善述書室】廣文世澤 繩武家聲)位於龍躍頭五圍六村的中心,曾身兼奉祀祖先的家祠和教育族中子弟的書塾之職,被認定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圍(覲龍圍)

基於和宋皇室的淵源,龍躍頭的圍村宗廟的裝飾或對聯中都可散見皇家專利的「龍」,但直接以「龍」為名、霸氣外露的則唯有通稱新圍的覲龍圍(【新圍】三百年的歷史與龍的名字)。

小坑村

位於龍躍頭文物徑最北面的小坑村(【小坑村】求男丁與拱門)歷史相對較新,約兩百年前由原本居住在老圍的族人遷出並回歸後建立,樓房的建築格局都是現代樣式。

社壇

除了村頭多建有福德祠之外,村圍之間的空地上也散落著許多社壇。

通往粉嶺火車站的小巴標牌。

回去的時候走路看看沿路的景色,標緻的景點之外,斑駁的廢屋、詭祕的玩偶、抗議的橫幅。行過越來越多的村落,發現光鮮背後的荒蕪和激憤也算是標準的香港村莊的風物詩。

龍躍頭文物徑

地址:香港粉嶺龍躍頭
交通:可在粉嶺火車站搭乘九巴78K、79K或小巴52B、52K、54K、55K、56B、56C、56K前往
網址:龍躍頭文物徑 – 古物古蹟辦事處

語言

廣告

廣告

存檔

點閱

  • 29,346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