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崑《白羅衫》:法律與道德的倫理思辯

白先勇先生和蘇崑再次合作,相較於之前《牡丹亭》等三齣戲的家喻戶曉,由於《白羅衫》本是殘本且知者寥寥,劇情上的改編空間及自由度都大了很多,讓團隊可以大刀闊斧地增改出一出莎士比亞式悲劇。

蘇崑與白先勇先生的合作青春版《牡丹亭》是我入崑曲坑的初心。由《牡丹亭》開頭,吹來一股清新的風、現代的,改良的風,我覺得在崑曲的發展史上都將是特別的不容忽視的。在崑曲這一傳統藝術的背景下,蘇崑與白先生的名字已然代表了一種新的風格。自《牡丹亭》至《玉簪記》、《西廂記》,再到《白羅衫》,有一種一以貫之的美學支撐,白先生稱之為崑曲復興,我覺得更像是一場溫和的變革或改良,因為很多現代舞台審美元素在內的青春系列,是任何時代的崑曲都不曾有過的全新嘗試。

不同於《牡丹亭》、《玉簪記》即時沒看過也知道大致情節,在進場前我對《白羅衫》這齣戲的劇情背景一無所知,是一次完全嶄新的體驗。我喜歡這種新穎的感覺,可以對劇情的展開懷抱著期待,不會有先入為主的判斷。

視覺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舞台背景。一改傳統崑曲一桌二椅黑幕布的簡潔,潑墨的背景隨著情節的發展變換紋路和色調,空靈寫意,烘托氛圍,卻不會喧賓奪主。最後一場徐繼組和徐能的【父子】對手戲中,白底上的黑色潑墨猶如一隻振翅的烏鴉,炯炯望著徐氏父子人性道義的掙扎。而開場時徐家懸掛的對聯,佛堂裡的觀音像,傳統的書法繪畫元素為舞台增添不少雅緻,也能傳達主題,推動情節發展。

崑曲的水袖那麼美一直以來卻好像並未得到足夠的注意,也沒有太多心思在裡面。感覺像是制式服裝,因行當而異,但在行檔內設計上很少有特別的設計,柳夢梅的水袖與潘必正的水袖可以換著穿,琴挑的水袖秋江里耶可以繼續穿。也不是不行,就是覺得少了一點審美的空間有些可惜。

而在蘇白的崑曲新美學裏,水袖從材質到造型,更趨精緻完美,兼且配合人物身分、性格,隨場景變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這齣戲裡,主角徐繼組總共換了五套服裝,幾乎隨著情節發展場場不同,足見用心。

《應試》里在家穿的天青色水袖,顏色清新符合書生年少;出門時披上深綠披風,層疊有致。《井遇》里白色繡翠竹水袖依舊飄逸俊雅的書生氣質。到《遊園》春風得意,正紅官袍襯得新任江南八府巡按的矜貴煊赫與意氣風發。開堂審案時的白底鑲金紋路官袍在公正嚴明的匾額下顯得凜然不可侵。而卸下官服,官府後堂看蘇雲狀詞知曉一切後的深沈哀戚。暗紅便服罩黑紗,相較先前的清新翠綠與金貴白金,顯得沈穩深沈,已深沈,角色背負的仁義責任也更沈重。最後的重頭戲依然身著白金官袍,卸掉烏紗帽散發捧劍遠去的背影有一種曾經的純潔終是被污染了的悲劇感。

音樂方面我個人的偏執還是覺得可以加入西式或現代的概念,但基本的元素必須是傳統的、崑曲的。最后一场加入大提琴贝斯,終場前徐繼組去冠散發捧著尚方寶劍走向光影漸暗的舞台深處时響起的片尾曲般的背景音樂,还是略感违和。腦海中中西樂器完全是兩個體系,無法想像古箏琵琶出現在西樂團的演奏中,這裏的突然出現的大提琴和貝斯還是不習慣。

與我在YouTube上找到的江蘇省崑劇院錢振榮版本比對,此次改編增加了《應試》、《斷案》、《夢兆》;《庵會》改為《遊園》,保留的《井遇》和《看狀》里的細節也有不少改動。

第一章《應試》為新增,主要人物徐能、徐繼組登場,一副父慈子孝的畫面之下,人物的性格形象也第一次展現在觀眾面前:徐繼組第一次面臨忠與孝的掙扎,一方面不忍心離開相依為命的老夫,一方面想要追尋士子的功名前程。這時候他的忠孝價值雖有衝突,但是可調和的,他進京趕考一則為光耀門楣,二則為兼濟天下,兩者有可以兼顧。而由家中的佈置、佛堂的禮拜、以及對徐繼組積德行善的叮囑,一個牽掛兒子向佛老人的形象令人动容。

徐繼組與蘇婆婆相遇的《井遇》大體結構相同,細節上有增改。例如徐繼組和蘇婆婆伴隨著不同的背景色調幾次交替出場,一個意氣風發遊目秋光,一個孤苦伶仃村頭汲水,對比鮮明。另外刪除蘇婆婆錯認徐繼組做蘇雲後怪他不孝的指責,使人物更顯隱忍。另外敘述中為蘇雲添了一個尋兄嫂不到悲傷而亡的弟弟蘇雨,可能是想將蘇婆婆烘托得更慘?但這個人物在後面也沒有任何戲份,個人覺得沒什麼添加的必要。

徐繼組和蘇夫人的相遇由《庵會》中徐繼組的尋訪改作《遊園》途中蘇夫人的喊冤。遊園是徐繼組高中進士首次亮相,正紅色官袍風光無兩。遊園的背景下的王員外、小姐、管家等人的登場,輕快熱鬧。像是進入越發緊湊的悲劇前的過場。

新增《夢兆》這一徐能的獨角戲。第一章黎一心向佛的老父親形象隨著線索展露出曾經幹下的罪惡勾當已然崩塌。就著徐能的獨白將他人性中的善與惡同時展露於觀眾面前。徐能這一人物的立體化是此次改編最突出最成功的一點。善惡永不是壁壘分明,黑白之間有太多的灰色空間,人性的複雜面向才是道德痛苦的根源。

《看狀》里我覺得一個挺有意思的小細節是舊版徐繼組看道蘇雲狀詞里的徐能大為吃驚,唱道「既道是江心劫掠將人謀害,少不得生子不才。想我徐繼組,雖不能榮宗耀祖,也是個皇朝巡按,難道繼組非嫡派。」可能是想為後面問奶公太夫人做鋪墊,但這邏輯一波三折得聽得我一愣一愣且想笑。改作「少不得隱姓名埋」自然許多。另外原版是奶公不忍心偷偷放走蘇夫人,新版大概是為了將徐能塑造得更立體,將這件事加給了憑空出現的徐能弟弟。

最後一場由《詰父》改為《堂審》,單方面的詰問變為兩方共同的自省,更顯倫理道義的悲劇感。前面公堂上蘇氏夫妻共同登場,十八年前的橫禍十八年來著實心酸,對罪魁禍首徐能的指責更沈重而深刻。後半段父子的對手戲,情深意切,忠義難兩全。

最大的改編我覺得是主題,徐能的人物塑造也更立體。原版的主題可以說是善惡有報大義滅親,徐繼組看完蘇雲狀詞和奶公言語就能說出「待要信,定將手刃徐能」的話語,嚴親轉瞬變仇人,如此大義滅親黑即白的世界觀太冰冷太平面。而新版,就如其中「如需舍父全忠義,如此忠義非人理」的台詞所言,人性的掙扎更加真實,親親相隱是法律的規定更是人性的底線。

個人感覺崑曲的更新換代實在是太慢,唱念作打手眼身法步的隨著年齡經歷日臻成熟,但少年精氣卻是錯過再不可來。極端一點講,比起唱得滿分的40歲的,我更想看些許生澀稚嫩的20歲的柳夢梅。年齡是硬件,其他的技巧都是軟件,硬件不對,軟件再好也不會適合。當年青春版牡丹亭推出來的俞玖林沈豐英等人如今不再年輕,看到介紹說這也是俞玖林向官生的一次嘗試更加感慨。希望崑曲演員能更年輕化明星化,崑曲藝術才能有更多人了解、欣賞。

白羅衫

演出:江蘇省蘇州崑劇院
劇場: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演出時間:2017年8月11日&13日
演職人員
導演:岳美緹
編劇:張淑香
總策劃人:白先勇
藝術指導:岳美緹、黃小午
徐繼組:余玖林
徐能:唐榮
奶公:呂福海


語言

廣告

廣告

存檔

點閱

  • 29,313 瀏覽